"台劇收視人口正流失中?"
曾幾何時,出現堆某些人而言,台劇竟然開始不是首要的第一選擇了...
 
台灣戲劇的黃金時段,就是週一至五的晚上八點
每家電視台無一不是把此時段當做戲劇重心時段
台灣戲劇的流行口味,看這條線就知道
 
早期台劇很多戲膾炙人口
其實在我家很可憐,從小被老媽下令嚴禁看八點檔
所以小的時候台劇看得並不多,能知道舉例的例子不多
但是有一部戲名我卻記得清清楚組,叫"包青天"
若要舉例戲劇捧紅歌,這部很好當例子
特別是"新鴛鴦蝴蝶夢",那首紅到嚇死人的地步
 
可是至今,一說台灣八點檔,你會想到什麼?
意難忘? 金色摩天輪? 台灣霹靂火?
 
台灣戲劇的轉變,我會切割在民視的加入
民視因為台性的關係,八點檔戲劇一律都是台語發音
因此成功吸引不懂國語的長輩觀看,民視八點就收視率節節升高
雖說本土劇的勢力在此慢慢成行,但是集數都還是在一定的範圍內
(所以"本土劇"並不是就是代表純粹現在主要的走向而已)
在差不多的時間,三立一台綜藝台,改名叫"三立台灣台"
自製戲劇"阿扁與阿珍",創再另外一股本土劇的風潮
本土劇儼然成唯一股新八點勢力,卻是造成"長壽劇"開始...
三立跟民視開始因為"收視率長紅",開始不願收山
講好聽叫"長壽",講難聽就是"拖戲"
當把線拉長,自然問題就會一一浮現
劇情已經發展不下去了,那怎麼辦???
二代三代一直下去就好,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再不然就是演員檔期問題,可能隨時就沒辦法演出,只好造成劇情臨時更改
不僅唐突,感覺也很隨便,而且也暴露出一個問題
劇情邊拍邊寫,自然這樣得劇情就不會有太大的結構性,品質自然降低
 
最後就如同新聞般...觀眾開始膩了...膩了怎麼辦?
就麻辣了...重口味觀眾才有興趣看...管他現在是不適闔家觀看的八點時段
此時什麼劇情都可以掰進去....
就在大家為了搶收視,彼此你抄我 我抄你...
整個八點檔轉來轉去都是那一套...不斷地惡性循環
 
看不下去,或是不愛看的人,就開始嫌棄了,甚至開始罵
 
台灣的八點檔就這樣慢慢被人稱"爛"下去...
 
"本土劇"本身無罪,他是為了提供一些某些習慣台語觀眾的收看
之所以演變成這樣,就像我們的新聞報導一樣
大家都愛看新聞台的麻辣綜藝式新聞,沒人要看公視或大愛新聞
身為電視高層的主管你會願意推掉收視率,推掉廣告商進來的機會
坐這種爛賠錢事嗎?
 
真要說電視台要負責,觀眾也要負連帶責任...
 
(待續)
 
--
 
按:
話說當年我看包青天,以當時的認知,對劇情了解有限...
我期待的都是砍頭那刻(核爆)
至於"新鴛鴦蝴蝶夢"有多紅,我記得當時不知道怎麼拿到一張明信片
後面有這首歌的簡譜,我還利用直笛練吹過XDD
 
另外早期台劇,我印象深刻看最多的是"台灣水滸傳"
我家禁我八點檔,可是那時不知道怎麼竟然可以看到
不過大部分的補齊收看時段,是在某年寒暑假的冷門時段重播補看的...
還記得因為當時大部分演員陣容後來去演"今夜作夢也會笑"
那時有機會都會偷看一下(當時八點檔才沒有晚上跟隔天中午重播呢 囧")
那時候對龍劭華印象好深啊XDDD
 
另外用新聞舉例子,是因為我現在算是公視新聞的基本觀眾了
但中間有段時間,看公視新聞會有種看不下去的地步
剛開始新鮮沒關係,可是慢慢你就想到以前的新聞口味
就像是習慣吃鹹,要再吃淡一點,就吃不太下去
其實台灣八點收視觀眾就是這樣,他們已經習慣
你一改,人家就會看不下去了...
收視率一下降,現實就是很殘酷的...
 
不過我有看過台灣霹靂火完結篇那集就是了O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e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